查看原文
其他

领圣餐纷争不断 论身世缄默一生 | 欧洲皇室八卦系列【英国篇】第三十二章

无事生妃 无事生妃 2022-03-15

欧洲皇室八卦系列第三部

  英国篇   

原创:嗔才人


女王天下卷


新旧混搭女王登基全大礼
皇权初定主教上任惹非议


第三十二章 

伊丽莎白一世的登基大典定在1559年1月份。1558年底,她从自己的属地启程前往伦敦。一路上都簇拥着无数新教民众自发组成的欢迎人潮。


英格兰残留的天主教徒们却不能不担忧,这狂热的场景会不会预示着另一场宗教大清洗的开始?之后圣诞节弥撒上发生的一幕意外,让英格兰当时存在的尖锐宗教分歧直接浮出水面,令人无法回避。


那是一场关于圣餐礼的教派冲突。天主教相信,在神父祷告的时候,圣坛上的面包,酒水,就会随着神圣仪式的进行被圣灵附体,升华为代表耶稣基督血肉的神圣之物,这几乎是弥撒礼里面最神圣最重要的一幕。可是领圣餐却是被新教所排斥的。新教徒只遵守圣经,无法容忍这种被后来天主教会添加入宗教仪式的荒诞不经的封建迷信。


作为新教徒,伊丽莎白早已声明,自己参加的宗教仪式里,不希望出现领圣餐的步骤。可是,到了圣诞节当天,伊丽莎白却惊诧地发现,台上的主教欧文(Owen Oglethorpe)竟然没有遵照她的旨意删掉这段仪式。要知道,经过了玛丽一世那几年的天主教复辟,纯粹信仰新教的主教已经在英格兰几乎被清扫一空。所以,主持仪式的主教跟伊丽莎白有明显宗教分歧。

在天主教徒眼中神圣的圣餐礼

看到自己的命令竟然不被遵守,伊丽莎白顿觉受到极大的侮辱。她一怒之下当即退场,甚至放话,如果以后宗教仪式都是用英语举办,那就不会再出现这种莫名其妙的内容了。因为在新教首脑翻译的圣经和宗教仪式典籍里,压根就不存在圣餐礼的祷告语。


女王还未正式登基,就因为宗教问题当众大怒,顿时让即将举行的登基大典变得危机重重。因为那场典礼会有更多宗教相关的仪式规程。说起来,玛丽一世登基之时,表现出她狂热宗教倾向的两个重头戏,就是加冕典礼和重申自己合法继承人的身份。在爱德华六世的激进宗教改革之后,玛丽一世登基的时候,根本找不到一个信奉天主教的主教为她加冕。于是,她在加冕前,先兴师动众地把自己的嫡系天主教宗教领袖给提拔成了主教,再专门颁布指令让他给自己进行加冕。


如今的伊丽莎白也找不到一个当职主教跟她一样是新教徒。那么,到底伊丽莎白会怎么做呢?会不会也像她姐姐一样,在登基典礼前就大动干戈?这场登基大典会不会就此演变成她率领新教徒血腥大反扑的序曲?


所幸,伊丽莎白在圣诞节的盛怒平息之后,并没有变本加厉追究天主教派系的责任。她思前想后,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关于登基典礼,她还是挑选了天主教中比较温和听话的欧文主教来为自己主持加冕。(就是那个非要让人领圣餐的二愣子主教)


这个典礼在伦敦的西敏寺举行,几百人参加了室内的庆典,而室外的伦敦街道上则拥挤着上万等待新女王加冕的民众。

教堂外等待新女王加冕的民众

虽然典礼场面非常豪华,但是看门道的内行都发现,新教和天主教的元素竟然同时在仪式中出现了。

伊丽莎白加冕游行的画像

整个典礼中固然很多细节不符合天主教陈规,但是整个仪式又依然尊重天主教的习惯由拉丁语主持。在接受加冕的仪式前,新近上任的国务大臣威廉·塞西尔递给主教一份宣誓词,要求他照本宣科执行。这份宣誓词被证明,基本是按照爱德华六世的登基誓词改编出来的,完全是新教特色。但是,在典礼结束之前,女王却恩准主持仪式的主教保留了一段弥撒礼。这也是英国皇家历史上最后一个出现天主教弥撒礼元素的登基大典。


伊丽莎白的加冕典礼硬把新教天主教的礼仪搅在一起,可以说是不伦不类滑稽可笑,但也可以说体现了她尽量淡化宗教派别分歧的包容思想。


处理完了登基典礼,伊丽莎白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关于自己继承王位的合法性问题了。当初玛丽登基的时候,因为刚被弟弟取消了继承权,所以登基后对自己继承合法性的问题大做文章。首先,她一上台就否认了新教通过的亨利八世的第一次离婚案,把她渣男老爹定的规矩全部推翻了个底儿朝天。然后,宣布重尊教皇,让教皇再给英格兰任命红衣大主教。既然重申了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按照教皇的说法,他们天主教廷从来没有承认过亨利八世的离婚有效,凯瑟琳王后从来没有被剥夺过英格兰后位。那么,玛丽自然也就是名正言顺的王位继承人。


而伊丽莎白这时候的情况,其实比玛丽刚登基的时候还要糟糕。因为教皇在听说她要继承英格兰王位之后,立刻公开宣布这个野种根本没有王位继承权。亨利八世在安·博林的蛊惑下与原配凯瑟琳王后离婚,一直就不被罗马教廷接受。多少年来他们都视安·博林为祸水妖女,她的女儿自然也只能算是个私生女孽种。


面对教廷如此之大的敌意,陷入如此棘手的境况,伊丽莎白只能又询问塞西尔,自己是否也应该效仿姐姐,大张旗鼓召开国会听证来抹去自己的私生女身份,为自己公开正名呢?

威廉·塞西尔的画像(1560)

没想到塞西尔却建议反其道而行之。他跟伊丽莎白解释,从你老爹跟教皇翻脸,到现在都快三十年了。英国大多数老百姓经过这么多年,早习惯不鸟罗马教廷和教皇了。你不该提醒他们再去关注教皇说了什么。只要如今英格兰国内还没有人能撼动你的地位,你最好就不要因为这些细枝末节,主动去触碰宗教敏感话题。更何况,当年你老妈的确也不是纯情小白兔,她本身实实在在就是个争议性人物嘛。想开点,什么加冕,什么名头,都是虚的。聪明人,绝对不要在自己有可能会陷入被动的战场上主动跟敌人开战。如果你决定要向敌人出招,就要找真正能打击敌人的地方,并且一出手就必须立刻切中要害!


伊丽莎白曾经留下过一句名言:

“女人学会该如何讲话没什么奇怪的;教女人学会什么时候该闭嘴,却是一个奇迹。” 塞西尔上面所建议的,其实就是教她在适当的时候,懂得闭嘴。所幸,伊丽莎白接受了塞西尔的忠告,没有犯一般女人碎嘴子爱抱怨的毛病。关于私生女的话题,她这一沉默,就沉默了整整一生。


一个登基大典,一个为自己正名,伊丽莎白一世在这两个问题上,出人意料地选择了轻描淡写,绝不主动激化宗教矛盾,这背后固然有塞西尔明谏的影子,一位君主有眼光看中什么样的臣子,也同样反应了她自己拥有什么样的统治水平。


虽说伊丽莎白在第一次国会上,没有讨论正名问题,却给了臣子们一个下马威。她警告这些人不要看见女人当政,就以为他们随意弄权的日子到了。谁要是敢对她不敬,把女王的话当耳旁风,她可是眼里不揉沙子。伊丽莎白紧接着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人事改革,把玛丽手下四十人左右的枢密院砍掉了一大半,声称人数太多不便领导。

伊丽莎白开国会的版画

伊丽莎白为了笼络人心,很喜欢也擅长跟那些她需要他们成为忠犬的男人们玩暧昧。因为女王过分倚重,心中有什么疑问就第一个跑来跟他商量,塞西尔受宠若惊。眼看伊丽莎白精简人士,越来越多的权力都交给自己,甚至私下聊得嗨了还兴高采烈喊他搜美,塞西尔不由洋洋得意,甚至开始做起了美梦。他幻想也许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像当年的爱德华·西摩,或者约翰·达德利那样,做一个实权相当于摄政王的英格兰头号权臣呢。


哪知道,接下来女王的勤政态度让他如梦初醒。他简直无法想象一个女人可以每天起那么早开始处理国务,每一份需要签署的文件她都真的认真过目,而且对于国事处理,也上手得这么快。于是,“变色龙” 身段柔软灵活的优点再次体现!对于厉害的主子,塞西尔立刻变得老老实实,收拾起不切实际的野心与幻想,一辈子都兢兢业业地效忠女王。他成为了伊丽莎白一世一生中最有价值的忠仆。


一旦人事斗争尘埃落定,该赶走的极端天主教保守分子都给赶走了,伊丽莎白就开始正式着手宗教问题。1558年11月由玛丽复辟和教皇任命的红衣大主教去世后,英国宗教领袖的位置就一直空置。因为伊丽莎白不被教皇所承认,而且她也不信天主教,所以自然不可能再任命一名新的红衣大主教。


在登基前后,伊丽莎白一直避免触及宗教领袖的敏感话题。一直等到1559年8月,局势比较稳定,她才任命了信仰新教的马修·帕克尔(Matthew Parker)为坎特伯雷大主教,由他来继承之前亨利八世和爱德华六世时期托马斯·克兰默的英国宗教领袖地位。

马修·帕克尔的玻璃彩绘像

这位帕克尔主教也是一个博闻强记的学究。当初在剑桥求学之时,他就参与了托马斯·克兰默他们的白马驿站结党。而且,他也是为了跟天主教的规矩叫板,早已秘密娶妻。他当年甚至还曾被人揭发说有清教的倾向,比一般新教徒更加激进。所幸当时朝中大权掌握在强力支持新教的托马斯·克伦威尔手里,帕克尔才被保了下来。


这样一个人竟然能逃过浩劫,在玛丽一世的统治下活下来,可见此人相当低调机警。帕克尔主教因为身体不佳,而且深知国内宗教斗争形势的尖锐与复杂,本意是想推辞这个重任。但是在给友人的信里,他动情地诉说,他永远忘不了安·博林临死前专门召见他,苦苦哀求他尽其所能关照自己的女儿——当时还不到三岁的伊丽莎白。帕克尔是安·博林的专属牧师,也是她生前好友,他说哪怕过了几十年,一想起安当年嘱托的恳切,内心依然无法平静。因此他才在伊丽莎白一世反复请求之后,终于抛开各种顾虑,决定接受她的任命,去做坎特伯雷大主教,替女王出头直面宗教斗争的风暴。想想当初安被砍头,大主教克兰默也是难掩悲痛,如此看来,宗教革命时期英国新教的主教里面,还真是不缺情种!安·博林笼络男人的手腕,也真是空前绝后了。

安·博林向马修·帕克尔托孤的木版画


有了对自己忠心耿耿的新任大主教,伊丽莎白一世终于可以通过他之口,重申几十年前由自己的父亲亨利八世发明的英格兰国王集神权王权于一身的理论。同时,也是再次确认由亨利八世独创的英国圣公会宗教体系的正统性。


自伊丽莎白一世之后,英国宗教领袖再没有复辟过红衣大主教,与天主教廷彻底切断了所有的关系。并且,像克兰默当年一样,坎特伯雷大主教还以宗教领袖身份在全国范围内建议:宗教仪式还是应该用英语主持。这等于是恢复了新教在英格兰的统治地位。不消说,这个议案一出,还是引起了轩然大波。


争论焦点不光集中在天主教再次被颠覆的问题上,还集中在一个女人怎么能自封宗教领袖的问题上。因为英国当时国内的新旧势力相当,伊丽莎白面临的反对声浪之高,跟她姐姐当初要复辟天主教时极其相似。而幸运的是,伊丽莎白的应对方式,再一次跟自己同父异母的姐姐完全相反。



往期回顾:

欧洲皇室八卦系列【西班牙篇】总目录

欧洲皇室八卦系列【英国篇前传】总目录

欧洲皇室八卦系列【英国篇】一王六后卷目录

欧洲皇室八卦系列【英国篇】三王争霸卷目录

小编:团医女


【无事生妃】MuchAdo_USA 原创文章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朋友圈

公众号及其他媒体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转载合作请写邮件至

hougong888@outlook.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